电沉积法制杏宇平台注册备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

杏宇官网超疏水表面是指水滴表面静态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滑动角)小于10°的固体表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荷叶、水稻叶、玫瑰花瓣、壁虎脚掌、水黾腿、昆虫眼、蝴蝶翅膀、甲壳虫背壳等超疏水表面。
1997年,德国植物学家BARTHLOTT和NEINHUIS通过对荷叶的研究发现,荷叶表面具有微纳米二级乳突结构,乳突表面又分布着纳米级的蜡质层。2003年,FENG等基于荷叶表面微米乳突上存在的纳米结构提出了超疏水性是表面复合微、纳米二元结构和低表面能蜡质层共同作用的观点。
研究发现,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可概括为两种方式:在具有疏水性能的材料表面构造微结构;在具有亲水性能的材料表面构造微结构并降低表面能。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大多具有亲水性,在其表面构造微结构并且通过表面修饰剂修饰的方式可以获得超疏水涂层。
近年来,超疏水涂层因其独特且优异的性能,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与超疏水涂层相关文章的发表数量以每年近15%速率增长。
目前,在材料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的方法主要有刻蚀法、电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相分离法、静电纺丝法等。其中,电沉积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低廉、杏宇平台注册操作容易、重复性高等优势,利于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并且可通过改变加工参数获得各种微纳米结构的表面,因此该方法备受关注。
电沉积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沉积技术,主要用于金属基体的涂覆,以改善金属表面的外观、耐磨损和耐腐蚀等特性。电沉积过程是一种电化学过程,也是氧化-还原过程,其研究的重点是“阴极沉积”。
上图为实验室典型电沉积装置示意图,阳极和阴极(通常是被涂覆的基体)浸在含有金属离子的电解液中,在两个电极之间施加一定的电势,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使金属离子沉积在其表面形成涂层。
电沉积法按沉积原理可分为阳极电沉积和阴极电沉积。金属电沉积的难易程度以及沉积物的结构形态不仅与沉积金属的性质有关,而且与电解质的组成、pH、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有关,故可以通过电流密度、镀液添加剂和镀液的化学性质等多种参数来控制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根据其工作条件不同,电沉积法可分为直流电沉积、脉冲电沉积、扫描电沉积以及复合电沉积等。
01直流电沉积法
直流电沉积法是采用直流电源进行沉积的过程。新晶核的生成和晶体的成长是电沉积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主要取决于吸附表面的扩散速率和电荷传递反应速率,这两个步骤会直接影响涂层晶粒的大小。如果阴极表面具有高表面扩散速率,电荷传递反应相对较慢,导致少量原子吸附以及电势过低,这有利于晶体的成长;相反,低的表面扩散速率和大量的吸附原子以及高的过电势,都将增加成核速率。电解液的组成和沉积时间会影响吸附表面的扩散速率和电荷传递反应速率,因此这两个因素都是影响直流电沉积的关键因素。
YANG等用一步直流电沉积法在阴极铜衬底上制备了微纳米级菜花状/刺状簇结构的镍膜超疏水涂层,通过调整加工时间,可使该表面的水接触角达到(160.3±1.5)°,杏宇登录注册小滚动角达到(3.0±0.5)°,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
FAN等采用一步直流电沉积法在阴极C45钢表面制备了具有层次的微纳米乳突结构超疏水铁膜。结果表明,该超疏水涂层的接触角为(160.5±0.5)°,滑动角为(2±0.5)°,且该超疏水涂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ZHENG等以硝酸镁和硬脂酸乙醇溶液为电解质,用一步直流电沉积法在阴极镁合金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并设计了4组不同比例的电解质,探讨了电解质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4种超疏水涂层的接触角分别为136.4°、152.7°、156.2°和155.1°。
HAO等以含ZnCl2和CH3(CH2)12COOH的乙醇溶液为电解液,采用一步直流电沉积法同时制备了阳极和阴极超疏水涂层:阳极铜表面覆盖着Cu[CH3(CH2)12COO]2和CuCl,最大接触角为166°;而在阴极表面则出现了Zn[CH3(CH2)12COO]2和Zn。最大接触角为168°。
02脉冲电沉积法
脉冲电沉积是采用脉冲电流进行沉积的过程,能控制镀层的结构和化学成分,与直流电沉积相比,脉冲电沉积更容易得到纳米晶镀层。采用脉冲电流时,由于存在脉冲间隔,使增长的晶体受到阻碍,减少了外延生长,生长的趋势也发生改变,从而不易形成粗大的晶体。可通过控制脉冲电沉积时的波形、频率、通断比及平均电流密度等参数使纳米镀层获得特殊性能。
JIANG等在含有氯化镧(LaCl3·6H2O)、酵母酸[CH3(CH2)12COOH]和乙醇的电解液中,采用一步脉冲电沉积工艺,以不同的占空比在阴极铜衬底上制备了超疏水涂层。结果表明,所制备表面具有微纳双尺度结构,最大水接触角约为160.9°,对应的滑动角约为5°。
AKBARI等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在不同的沉积温度下,在阴极Au/Si(100)衬底上制备了具有八面体金字塔微观结构的铜基涂层,该结构可以捕获结构内部的空气带,使水接触角高达154°。
03扫描电沉积法
与传统电沉积法相比,扫描电沉积的沉积速率快几倍,且具有较高的加工电流密度和良好的液相传质效果。该方法常用于制备铁磁性材料的超疏水涂层,通过调节电磁铁的电流可以改变磁场强度,从而实现对纳米颗粒的吸附控制。在沉积过程中,施加高电流密度可以将溶液通过喷嘴喷射到基体上。此外,该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喷嘴形状和工件扫描路径,实现选择性沉积。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和环境保护等优点。
SHEN等通过扫描电沉积技术在阴极制备了超疏水镍镀层,初始时镀层表面有菜花状的团簇生成,不具有超疏水性质,但在空气中暴露一周后,水滴接触角达到155.4°,且滑动角只有6.5°。
SHEN等采用一种磁场诱导选择性扫描电沉积技术在阴极制备了超疏水镍镀层,并通过调节磁场强度改变镀层的密度,从而影响镀层的疏水性。结果表明,刚制备的镀层只具备疏水性质,在空气中暴露5天后,原始镀层变为超疏水表面,其接触角达155.4°。
04其他电沉积法
常见的电沉积法还有热喷涂沉积、复合电沉积、电刷镀电沉积等。
CHEN等采用热喷涂沉积方法在阴极制备了多种无机材料的微纳米表面,并在这些表面涂上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对其进行表面化学改性,最终使这些表面的接触角达到155°、滑动角度达3.5°。
MENG等通过TiO2/Ni复合电沉积法在阴极Ti6Al4V衬底上制备了一种附着力低、耐磨性好的超疏水涂层,并用氟烷基硅烷(FAS)对其进行了化学改性,杏宇登录注册使所制备表面的接触角高达162.6°,滑动角接近1.8°。
CHEN等采用电刷镀电沉积方法在阴极Q345碳钢表面沉积了具有低附着力的超疏水纳米Cu/Al2O3 Ni-Cr复
Leave a Reply